尊龙凯时,最近在载体构建方面进展如何?我昨天的实验成功获得了单克隆,但菌落筛选结果却是P全为空载。请问,你使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载体构建?是无缝克隆还是重组酶克隆?这两者之间真的存在区别吗?无缝克隆不就是重组酶重组吗?
在实验室中,我们经常进行载体构建实验,常常会面临单菌落筛选却未能得到预期条带的困扰。虽然获得了大量单菌落,阳性率却令人失望。要理解这一现象,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无缝克隆与重组酶克隆的原理是否相同。
无缝克隆的原理
无缝克隆基于Gibson组装原理,可用于DNA片段的体外组装。该技术是由Daniel G. Gibson于2009年开发,核心在于通过三种酶的协同作用及同源臂的设计,实现无痕克隆。具体而言,T5核酸外切酶从DNA片段的5'端切割,产生单链3'黏性末端。这一过程揭示了互补序列,使得相邻片段的同源区域能够退火配对。随着DNA聚合酶的参与,单链缺口被填补,最终DNA连接酶闭合缺口,形成完整的磷酸二酯键。
无缝克隆的局限性
然而,无缝克隆的缺陷相对明显。T5核酸外切酶在反应过程中若时间过长或酶量过多,可能导致同源臂的过度切割,进而影响插入片段与载体的互补配对,增加脱靶概率。同时,DNA聚合酶在修复时可能引入错配碱基,影响测序结果,导致连接失败。此外,若载体未能完全线性化,即使使用连接酶,仍可能导致自连现象,这就是阳性率低的原因之一。
重组酶同源重组的优势
为了解决假阳性高的问题,我们建议采用重组酶同源重组作为载体构建的常规手段。该技术的阳性率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!早期研究发现,细菌粗提取物能促进DNA片段的同源重组,因其含有RecA重组酶和Tn5转座酶等核心蛋白。RecA是细菌同源重组系统的关键酶,负责单链DNA的结合与核蛋白丝的形成等。而Tn5转座酶通过其转座活动产生DNA断裂,有助于RecA依赖的重组修复。
尊龙凯时推出的重组克隆试剂盒CloneUFO®,利用来自噬菌体的重组酶UvsXase,确保极高的克隆阳性率。重组酶同源重组的基本操作包括:通过限制性内切酶或反向PCR线性化载体;在目的片段两端设计引物,引入同源臂;将线性化的载体与目的片段混合,添加重组酶进行反应;最后转化至感受态细胞,使用抗生素抗性或PCR验证阳性克隆。
重组酶同源重组的优势
与传统的酶切克隆和无缝克隆相比,重组酶介导的同源重组具有显著的优势:(1) 支持长同源臂匹配,降低非特异性重组风险,适合大片段插入,长度可达50bp至10kb;(2) 重组酶在体外完成完整的重组反应,避免了修复负担;(3) 高特异性克隆可兼容单片段或多片段,单菌落阳性率超过95%。
重组酶依赖的同源重组是自然界中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的核心机制,而无缝克隆是人工开发的工具技术。尽管两者都依赖同源序列的配对,重组酶同源重组更加重视这些过程的复杂性与精确性。尊龙凯时的重组克隆试剂盒凭借其高精确性、复杂编辑能力和广泛适用性,在基因功能研究和分子克隆中展现出了独特优势。